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登山周活動 圓滿落幕

【宜蘭大學/學生會新聞部/吳千永 報導】

本校登山健行社於51214日於綜合大樓102舉辦登山周活動,除了有各式登山裝備、野外植物及活動回顧等常設展外,亦於14日晚間邀請知名自然作家徐銘謙先生為同學們講述千里步道完成的心路歷程,也推廣手作步道的重要性。

常設展首先為登山裝備介紹,其展品相當多元,包含過夜必備之帳篷、睡袋,以及各式常用之器具,諸如救生衣、八字環、溯溪鞋、安全帽及雪爪等,展覽中工作人員亦會讓參觀者體驗使用;而野外植物展覽展出姑婆芋、山蘇、構樹、筆筒樹等常見植物,並詳述其特性及功用;活動回顧則說明上下學期所舉辦之健行、登山活動,舉凡當日來回者如桃源谷、中嶺池,過夜者如登大霸尖山、松蘿湖等,並對行程之沿途人文、生態有清楚的講解。

514日登山社邀請到徐銘謙老師蒞臨演說,其演講主題為水泥步道零成長,天然步道零損失-手做天然步道。徐老師首先闡述千里步道花費四年完成3000公里環台步道之心路歷程,例如在尋找不同於省道的小徑中,許多民眾協助尋回數十年前的來時路;也在蘇花公路崇德段意外發現通往海邊、擁有無限美景的步道。徐老師表示千里步道乃是藉由找路過程,與社會主流對話,並希望步道不僅自然無車害,也達到無鄉野三害(除草劑、光害、過度水泥)的示範道。

接著徐老師亦對手作步道做了清楚的解說,他強調現今國內許多山野步道所運用的材料雖看似自然,其背後卻隱藏著外來材料的危機。他舉例桃源谷步道所用之石塊大多自中國或東南亞地區引進,而施作過程中又開闢山徑破壞山林景觀,也導致四驅車能輕易開上山。他希望真正的自然步道應就地取材,如跨越河流的橋樑以木製成等;此外徐老師舉例他在阿帕拉契山徑的親身經驗,強調靈活運用現場的材料、地形,使人為施作與周邊景致相互協調,才是真正無痕山林的精神。


活動期間亦訪問登山社相關幹部,副社長李宗育說,登山社因推廣多接觸山林而成立,參加登山社能學習到的面向包含增強體力、體驗自然、野外求生能力、互助合作及廣交朋友等,他也指出登上高處能改變自身看各事情的角度。社長嚴子晏表示,社員因對健行、爬山等相同興趣而集結,因此人數不一定要多、規模適中即可。但即便如此,登山社未來也會持續和其他學校(如:中原大學)合辦活動、並增加更大眾化的健行路線,讓更多同學得以親近大自然。



黑板上繪製之大、小霸尖山
登山裝備展覽1


登山裝備展覽2


登山裝備(帳篷、睡袋等)


社長顏子晏頒發感謝狀予徐銘謙老師


徐銘謙老師與登山社社員合照


1 則留言:

  1. 最後一段有要更正喔:嚴子晏→ 顏子晏 。
    還有宗育是下一屆副社,這屆是楊育濃。
    謝謝你們。

    回覆刪除